除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国内一线会展城市外,成都发展态势逼人,难怪有业内人士这样说道:“大家仍在热身,成都早已狂奔。”事实上,与东部沿海城市相比,成都并非所有的资源禀赋都占有优势,虽然存在特殊的中西部区位和政策优势、灾后重建的情感和形象优势,但除此之外,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值得研究和借鉴。
成都模式,简而言之,可以归纳为“积极的政府、核心的部门、龙头的产业、顺畅的关系”。在政府与广义会展市场的关系中,政府积极作为,市场繁荣发展,两者良性互动;在成都市博览局与市直其他产业部门和区县政府的关系中,博览局指导引导,以专业化团队、一站式服务以及准确的定位策划,整合资源,提供做大做强的产业平台;在博览局与产业的关系中,博览局骨干专业团队及政策服务是芯片、CPU,围绕会展节庆,推动项目、策动产业、升级硬件、更新软件、推介城市等多项目标实现了良性互动;在会展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中,展览、会议、节庆从量变到质变,成为造血能力和带动能力在不断增强的“龙头”。
业内专家普遍认为,成都会展业的“制胜法宝”是做好了五大结合:
一是解放思想与求真务实相结合。
从2003年起,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建设“辐射全国、面向世界的会展之都”。经过近十年的努力,该目标已经初见端倪。在成都会展产业“十二五”规划中,又制定了明确的分步骤实施时间表——近期(2011~2015年),成为中西部第一、全国一流的中国会展名城;中长期(2016~2030年),成为有国际影响和的亚洲会展名城;远期(2031~2050年),成为世界会展名城。
二是优化环境与专业服务相结合。
近年来,成都在申办国际会展项目的同时,不断夯实“内功”,完善服务建设体系,形成了包括公安、城管、工商、交通等30多个职能部门在内的“一站式”政务服务,在会议展览接洽、论证、谈判、策划、组织、执行、保障、评估方面都有完善的流程。2012年8月,国内首个跨区域联合、全产业链覆盖的会展业服务及促进机构——成都会展联盟宣告成立。该会展联盟由成都新东方展览有限公司、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有限公司、成都市国际商务会展服务中心等15家单位发起成立,首批会员单位涵盖了会展业管理部门、专业服务机构、场馆酒店、旅游服务、航空公司、会展教育及研究机构等108家单位,进一步为成都会展业积攒了竞争力。
三是项目管理与产业培育相结合。
随着各地对会展业大干快上的热情,拼政策、拼补贴、拼展览规模的现象层出不穷。成都会展人深知:展览会议的项目应该立足于城市特有的综合实力版图,考虑其辐射带动能力,着眼于其产业链条的需求,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专业的信息、商机和人流。成都近年来成功举办的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、全球汽车论坛、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、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等都符合这一方向。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以“为产业服务”为发展理念,推动会展服务于“产业高端、高端产业”,成都还通过新能源论坛、物联网峰会、化工新材料大会、电子商务论坛等新兴展会,推动了新能源、电子信息、新材料、电子商务等产业的发展。以第十三届西博会为例,成都正式签约项目212个,签约金额达1535亿元;总投资5亿元以上特别重大项目93个,签约金额1333.2亿元。
四是全面统筹与重点突出相结合。
场馆设施是会展业的龙头,交通物流是会展业的双翼。从木桶效应分析,在拉长长板的时候应该补齐短板。要促进会展业的发展,至少要有专业的现代化场馆、会议酒店、配套设施以及适宜的交通物流条件。目前成都可供展览使用的专业展馆实际面积已经达到近20万平方米,城南世纪城会展综合体已经成为会展业的重要载体,正在建设中的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和新世纪环球中心,将成为中西部配套先进的会展场馆,也将形成集群发展之势。交通方面,成都是中国西部重要的航空枢纽,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目前已是中国第五大机场,成都与全国各主要城市均有直达航班,目前已开通国际直飞定期航线18条,是中西部地区唯一同时拥有直飞洲际客、货运航线的城市。发展国际会展经济的交通条件极为优越。去年7月,成都双流国际机场T2航站楼正式投运,成都作为全国第四大航空城的地位进一步提升,成为继北京、广州之后,国内第三个可以停靠A380这一世界最大机型的城市。
五是推介城市与吸引项目相结合。
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吸引会展项目落户的巨大磁石。成都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亚洲首个“世界美食之都”,2009年在亚洲率先荣获“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”称号,同时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、中西部大开发的引擎城市,其综合吸引力在不断加大。众所周知的是,成都会展部门不遗余力地奔波于参加业界的各类会议,通过专场推介、经验介绍、专题发言等方式,大力推介成都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,城市会展形象有了很大的提升,组织相关部门和企业参与,又促进了对内对外的集群优势。“助推经济、融入产业、服务企业、营销城市”目标中,营销城市是最大的项目平台,公关形象造就了,美誉度和项目都随之而来。春季全国糖酒会、全球汽车论坛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永久落户在成都,就是这一举措效果的力证。
- 来源:国际商报